任亞平(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主要內容。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重典治亂、猛藥去疴、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從嚴治黨。要求抓住要害,打到七寸、集中發力、持續用勁,敢于揭短亮丑,點準穴位、戳到麻骨、開出辣味,起到臉紅心跳、出汗排毒、治病救人、加油鼓勁的作用。教育實踐活動之后,繼續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就是要鞏固前一段的成果,繼續擴大成效。 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是要促使黨員干部守紀律、懂規矩,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要用最堅決的態度減少腐敗存量,用最果斷的措施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去年,王岐山同志在全國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上與委員互動時,回應委員“現在反腐敗的著眼點是側重于存量還是側重于增量”的問題時強調,增量、存量都要管,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們更側重的是增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反腐措施不斷健全,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不收斂、不收手的極少數人是重點打擊對象。遏制腐敗,首先達到不敢腐,然后再達到不能腐,最后實現不想腐。 堅持“三嚴三實”,關鍵在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修身、用權、律己要嚴,謀事、創業、做人要實,首先是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已經打了上百只“老虎”。這些人與我們成長的經歷、從事的工作都差不多,都是“文革”之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成長起來的。他們為什么會變質?關鍵原因還是思想“總開關”不緊,修身、用權、律己不嚴。有人認為,現在“帶病”提拔的比例相當高,在擔任現任職務之前的那個職務甚至是前幾個職務時可能就已經“有病”了。但是絕大多數人一開始“沒病”,是隨著職務的提升、權力的增加、防備的不足、要求的不嚴開始生的“病”。“生病”以后又沒有在意,一拖再拖,一放再放,“病”越來越重,最后病入膏肓、不可救藥。所以,我們黨員領導干部修身履職要從嚴、從實,頭上有把戒尺,常存敬畏之心。 黨員領導干部踐行“三嚴三實”,要把握好四個基本問題:一是當官就不要發財,想發財就不要當官。要樹立正確的官德意識,把做官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定位于推動事業、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為官,干干凈凈做事;二是當官就要不斷地提高能力。不論在什么領域和工作崗位,都要加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推進科學發展的能力;三是當官就要敢擔當。黨員領導干部要把擔當起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責任作為畢生的價值追求,在本職崗位上全心全力、兢兢業業,心系民生、情系百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把敢于擔當培養成一種自覺行為,肩負起國家和社會賦予的責任;四是當官就要自律。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一切按規定辦事,決不搞特權,決不“開口子”、“留空子”,決不放松要求。還要“律己及人”,加強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醒和約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