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圍繞我市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深入到烏海市恒泰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京海煤矸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烏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了實地調查和了解,并就如何進一步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進行了座談和交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作為資源型城市,我市工業固廢再利用的重點是煤矸石、粉煤灰、電石渣的綜合利用。建市至今,我市生產原煤4.1億噸,共產生煤矸石9950萬噸,其中2013年產生煤矸石620萬噸,綜合利用量約440萬噸,新增排放約180萬噸。全市11家火電廠,裝機容量360.8萬千瓦,近年來產生粉煤灰2400多萬噸,其中2013年產生粉煤灰約175萬噸,利用量約80多萬噸,新增排放95多萬噸。2013年,我市3戶在產PVC企業產生電石渣230多萬噸,利用量約120多萬噸,新增排放110多萬噸。 近年來,我市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作為調結構、轉方式、促投資、保增長的重要舉措,制定出臺了《烏海市粉煤灰、煤矸石綜合利用暫行辦法》,通過減免稅、鼓勵支持等優惠政策,提高了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的積極性,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一是用于制做建筑材料。2008年,全市全面禁止實心粘土磚,提倡使用粉煤灰和煤矸石磚,目前我市粉煤灰和煤矸石磚產能達到18億塊、砌塊產能達到270萬立方米,每年可利用粉煤灰、煤矸石150萬噸。二是用于發電。我市建設了京海、神化等煤矸石電廠,年消耗煤矸石、中煤、煤泥240多萬噸。三是用于城市道路建設。把粉煤灰與石灰、碎石混合作為路基、路堤材料,應用在道路工程中;將煤矸石、粉煤灰作為工程結構的回填料,用在基礎、高層建筑、橋梁等工程建設中。四是以電石渣生產水泥和脫硫劑項目。我市建設了君正和烏海化工電石渣生產水泥項目、內蒙宜化電石渣生產脫硫劑項目,年可利用電石渣230萬噸,實現了全市電石渣泥的綜合利用。 二、存在問題 我市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方面雖然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環境治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在工業固廢的綜合高效,科學利用上及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效率較低,資源綜合利用途徑狹窄 我市主要工業固廢煤矸石、粉煤灰及尾礦等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仍偏低,對煤矸石、粉煤灰的綜合利用還局限在發電和以水泥生產為主的建材方面,利用途徑狹窄,利用率低,精細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工業化利用少。雖然有的企業對煤矸石、粉煤灰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利用,但大多數利用量不大,產品種類少,轉化率不高;在實現廢棄固化就地消化,減少轉移,逐步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上與我市建設循環經濟城市仍有較大差距。 (二)微觀層面的問題 1、企業的認識水平低,重視程度不夠。從1994年起,國家相繼出臺了《粉煤灰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煤矸石綜合利用管理辦法》等有關政策規定,市政府也制定出臺了相應文件,但許多企業沒有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視不夠,認為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投資是凈支出,投資回報周期長,回報率低。因此,企業對工業固廢處置利用往往采取被動適應和控制,盡量避免或減少投入來降低相關成本,使環保成本最小化,對固廢的研發投入更是無從談起。 2、人才技術缺乏,資金投入不足。多數企業缺乏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和人才,(如環境工程技術、廢物資源化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沒有研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和廢棄物綜合利用的關鍵技術人才和機構,導致我市資源綜合利用能力不足,產業鏈條延伸不夠,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資金投入不足,人才技術缺乏,倒逼壓力小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 3、固廢處理加工的產業層次低,循環配套規模效益不高。我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總體規模和生產能力偏小,產品大多處于粗放化,低端化。上下游完整配套的產業體系還沒有形成。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不斷完善,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產品生產環保標準正在不斷提高;生產規模小、產業層次低,且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這對我市現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形成一定的壓力和挑戰。 (三)宏觀層面的問題 1、缺少科學的布局和規劃。工業固廢處理是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有效利用資源的重要手段,是一個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行業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行業,與煤炭、水泥、電力、化工、建筑等上下游行業相互貫穿、聯系密切,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特征。而我市在制定工業園區產業規劃上,對循環經濟與工業固廢處理利用的具體企業和項目缺少集約科學的布局和高標準的要求。目前幾個園區現狀反映出這一問題,特別是工業固廢的堆放和處理問題較為突出。 2、支持和鼓勵性政策的精準度和落實力度不夠。近年來,我市在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先后出臺了一些鼓勵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政策,但落實情況不夠理想,存在兌現難和未兌現的問題,如《粉煤灰的利用財政補貼》。在引進工業固廢利用項目時,沒有根據項目的具體實際和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政策,有保有壓,差別性對待,使得與主導產業發展相適應、相配套的好項目大項目很少,沒有形成產業集群和規模效應。也就是說,支持和鼓勵企業發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政策的精準度和落實力度不夠。 (四)二次污染問題突出,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我市各煤礦產出的煤矸石發熱量和含硫偏高,長期裸露堆存,極易發生自燃,其產生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身健康;煤矸石經雨淋溶后,易形成酸性水,污染地下水源。火電廠排放的粉煤灰由于粒度較細,加之我市氣候干燥、風沙較大,極易造成二次揚塵,嚴重污染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目前我市固體廢棄物除部分利用外,就是大量的回填、堆積,這樣的方式勢必造成占用土地、污染環境和資源浪費。特別是對大氣、水體、土地等環境因素造成極大的破壞,對我市的空氣環境影響很大。 三、對策建議 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是我市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的重要途徑。為此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以規劃引導為龍頭,加快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 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要途徑,突出產業轉型和生態文明建設兩條主線,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科技支撐,產業先行的總體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有力地推動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要高起點規劃,大力度推進,建議制定《烏海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總體規劃》,《烏海市關于建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的實施意見》。其內容包括組織領導、資金支持、用地保障、招商引資獎勵、產業發展平臺建設等方面,形成指導我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方向目標。以調動企業民間資本投資工業固廢利用產業的積極性,推動固廢利用產業的發展。 (二)以項目建設為重點,推動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可持續發展 工業固廢的最終“消滅”體現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上,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鼓勵發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的產業政策和國家確定我市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契機,著力加強我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的建設。一是加快煤矸石電廠項目的建設,積極采取措施,多渠道、多途徑籌資,積極鼓勵企業、社會資本參與煤矸石電廠的建設。二是加快煤矸石、粉煤灰的綜合研究利用工作,充分利用國內外成熟的煤矸石制作高嶺土、煤矸石制磚、煤矸石制作炭黑等先進適用技術,加大研究開發力度,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逐步推廣,做到煤矸石、粉煤灰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成熟一個,建成一個。三是加快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利用,將煤矸石、粉煤灰生產成砌體磚、充填砌塊、輕型板材、裝飾建材等新型墻體材料,既可替代粘土、節省土地資源,又可降低能耗、減少生態破壞。為推進新型墻體材料的廣泛應用,建議盡快啟動實施一批新型墻材項目。四是推動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項目建設。我市粉煤灰(爐渣)中氧化鋁含量在38%-42%之間,采用循環置換酸法工藝,每3.8噸粉煤灰即可提取1噸氧化鋁。建議政府大力引進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項目,進一步消化我市產生的大量粉煤灰,有效緩解環境污染。五是將粉煤灰與石灰、碎石混合作為道路工程的路基、路堤材料,將煤矸石、粉煤灰作為基礎、高層建筑、橋梁等工程結構的回填料加以應用。六是加大粉煤灰水泥、粉煤灰覆土綠化、粉煤灰工程回填等項目的建設力度。加強協調能力,通過政策、法律等綜合手段,引導、鼓勵現有水泥企業增加粉煤灰摻合量,積極、合理、就近的利用粉煤灰,同時引導、鼓勵排放單位加大粉煤灰覆土綠化工作,推廣粉煤灰加氣混凝磚的使用,真正實現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以政策措施為保障,加大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的支持力度 鑒于煤矸石、粉煤灰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投資較大、回收期較長、效益偏低的現狀,建議政府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促進其發展壯大。一是加大對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企業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關鍵項目在稅收上予以優惠,在規費上進行一定的減免。二是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重點企業和項目優先配置礦產資源、土地資源和水資源。三是對使用的煤矸石、粉煤灰、電石渣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放寬審批程序和要求。四是積極引導社會民間資本投資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對投資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除享受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外,政府應減免收取土地出讓金,并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持,積極引導鼓勵。同時,要加強與區內外有經濟技術實力的大企業的聯合與合作,鼓勵其帶資金、帶項目參與我市煤矸石、粉煤灰綜合開發利用。對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綜合利用項目要給予特殊的政策加以扶持。 (四)以引進合作為路徑,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的科技創新 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業固廢在建材、筑路、鑄造、冶金、化工、環保等傳統工業及高科技領域已經有著廣泛的應用與發展。我們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強與主管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注重引進高端技術和人才,建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研發中心,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不斷提高固廢利用水平,推動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的高端化。就目前而言,建議政府大力引進和研究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中的鋁、硅、鐵等礦產元素,制取氯化鋁、聚合氯化鋁、氫氧化鋁、硫酸鋁和冶煉硅鋁鐵合金;利用煤矸石中的高嶺巖制作高級填料、高檔陶瓷制品;利用粉煤灰生產農用肥料、土壤改良劑,提取漂珠、沉珠等高新技術項目。有關部門要做好粉煤灰和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的前期調研工作,建立項目儲備庫,加大宣傳和招商引資力度,使我市資源綜合利用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領域發展。要進一步抓好市場開發,加大對企業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大財政對固廢利用產品的補貼力度,加大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力度,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培養固廢利用產品品牌,實現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的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五)以立足本土為基準,加大對本地企業生產的固廢產品推廣利用支持力度 工業固廢產品一般生產成本高,進入市場障礙多,為了引導和鼓勵企業和民間資本進入該產業,除了在引進和生產環節上要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外,還需在銷售和進入市場特別是本地市場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建議,一是政府在政府建設工程項目上鼓勵和引導使用當地生產的固廢產品,必要時可對大用戶予以表彰獎勵(如環保型粉煤灰砌塊、涂料等建筑材料)。二是規劃、建設、質量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要在建筑材料進入市場的大門上就要依法依規把好關(如禁止建設工地使用粘土磚和實心磚等),來保護環保型建材無障礙的進入。 (六)以加強宣傳教育為前提,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良好氛圍 廣泛深入宣傳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不僅是外地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們做好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推廣工作的前提。有關部門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及相關會議等形式,大力宣傳貫徹國家、自治區和我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各項政策規定,引導全社會認識到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進一步增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在全市上下形成共同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良好氛圍。 |